6个大人把爱都给了1个孩子孩子吃穿不愁为何会得抑郁症爱游戏app下载官网?

发布时间:2023-03-01 16:08:02     浏览:

  昨天,高中生抑郁症患者俊辰的妈妈分享了一篇很长的自述,非常详细地讲述了儿子的成长经历,小时候的优秀表现,后来又是怎么患病和走向康复的。

  俊辰妈妈的文章写得非常详细,充满了真情实感,还有深刻的自我反省。俊辰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是知识分子,6个大人都非常爱孩子,重视孩子的教育,很少简单粗暴地打骂孩子。

  至少从表面看来,这个大家庭是非常令人羡慕的,父母、老人都是有素质的人,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孩子从小就聪明乖巧,成绩拔尖。可俊辰为什么突然就得抑郁症,还没法上学了呢?

  现在,从俊辰深度心理干预的经过,以及从俊辰妈妈的深入反省来看,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家庭教育失误上。

  自打俊辰一出生,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非常重视他的教育。两家人甚至都商量好了,要发挥各自的所长,6个人一起努力,把这个孩子教育好,助其成人成才。

  这种情况在知识分子家庭中很多见,大家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再加上俊辰是独生子,家里所有的资源几乎都用在了他身上。

  有人可能觉得,就是因为太多大人宠爱他了,关注太多了,导致这孩子不堪重压,也非常脆弱。像以前一个家庭好几个孩子,大家分到的爱少一些,皮糙肉厚一些,孩子的心理反而不出问题。

  其实这种解读是表面的,还是没看到深入的原因。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爱“太多”了,而是在于爱孩子的方式是否真正科学、正确。

  在俊辰这个家庭里,每个人都爱他,但互相之间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冲突。因为俊辰的姥爷对女儿的教育比较严厉、粗暴,这导致俊辰妈妈的性格也比较强势,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身上。俊辰爸爸虽然没那么强势,话语少一些,但也有固执的一面。

  这两个人其实有很多的矛盾,虽然他们不会像很多父母那样直接吵架、甚至打起来,但三观还是明显有不一致的。除此之外,俊辰父母和老人们也有矛盾,双方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致,也容易发生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俊辰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自身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没有意识到当孩子出生后,这些负面影响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再加上,在俊辰3岁前,他父母缺乏孩子越小,就越需要父母多陪伴的意识,因工作忙就把孩子交给了姥姥姥爷,只在周末去看一次。这直接导致俊辰小时候对父母是陌生的,当姥姥姥爷要回老家时,他突然要跟父母生活,又赶上要入读幼儿园了,突然两个环境的大转变让他非常不适应,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

  很多由老人家带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俊辰就是典型的例子。

  俊辰家的老人对孩子很宠爱,非常重视他在学习上的教育,但没有意识从小引导孩子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可能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了,其它事不需要他做,等到长大就自然会了。

  这个问题在孩子小的时候往往不凸显,可随着俊辰长大,在这方面跟同龄人的距离拉大了,就很容易在无意中导致心理创伤。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扣子扣错了,班主任当着全班的面帮他扣好了,周围有同学笑话他,他觉得很丢脸。

  还有他出国留学的时候,有几天舅舅舅妈回国了,他不得不照顾自己起居饮食,这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以前从没遇到过,他那争强好胜的性格又要求自己做得非常好。

  所以那几天他真的累坏了,以至于最后一天早上睡得太沉,在学校总结大会上迟到了,引发了一连串叠加性心理创伤事件。如果他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好一些,后面的事情很有可能不会发生。

  而且,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与孩子的自信、独立、保持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

  生活自理能力是个人独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基础的部分。讲得通俗一些就是,一个人如果会照顾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搞得定,其内心自然更加自信和淡定,不容易依赖别人,也不容易因为照顾者暂时的离开而感到慌张、压力过大。

  相反,如果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弱,他们很容易在行为上、心理上依赖别人,主动意识较差。而且,孩子学习主要是脑力劳动,做家务主要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久了,再进行一些体力劳动,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放松方式,让大脑负责“脑力劳动”的部分得以休息,放空。

  如果劳动、运动的过程还比较开心的话,还能使大脑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血液中携带的氧气量增加,为大脑提供更多血氧,驱走疲劳感,为下一次“脑力劳动”做好准备。

  但俊辰的父母、老人非常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而且,有可能是从小老人对孩子包办惯了,隔代亲,也可能还出于其它原因,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俊辰父母有意无意地有一种“懒政”的心态。

  比如当时俊辰在国内的高中读不下去了,不愿意上学,舅舅、舅妈建议他出国换个环境,他父母最后同意了。看起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决定,但俊辰内心觉得这是父母逃避责任,只要把他送去国外,父母就不用亲自管他的学习、生活了,让舅舅、舅妈来管就行了。

  还有,在深度心理干预后期,在我们引导下,俊辰萌发了在国内参加高考的想法,还让妈妈帮他准备课本。但妈妈表现得漫不经心,让他找广州的一个朋友借书。

  俊辰一下子愤怒了,一度把妈妈的微信拉黑了,还有暴饮暴食的行为。他觉得妈妈又在逃避,不愿意支持他、帮助他面对难题。他妈妈还纳闷,自己没说什么重话,怎么孩子好好的又生气啦?

  我相信在俊辰成长的过程中,类似的情况不止一次两次,他对父母这方面的不满由来已久了,所以一遇到相似情景就激活了过去的心理创伤,情绪波动。

  幸好,后来俊辰妈妈进行了深入的自我反省,积极跟孩子沟通、道歉,俊辰心里其实很爱妈妈,最后也理解了她、原谅了她,这次危机化解了。

  希望父母们要加强相关意识,要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遇到问题不要逃避。

  从大人的角度来说,给孩子包办一切是最简单的,大人刷刷几下做完了,不用费口舌跟孩子沟通、引导,更不用经历孩子做得不好而生气郁闷、大人要悉心疏导的过程。可是,这也是最容易带来不良后果的。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应该先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耐心地、正确地教过孩子爱游戏app下载官网,而不是一上来就指责孩子。

  现在很多孩子喜欢打游戏,虽然我不提倡让孩子完全与网络、游戏隔绝,但确实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许多父母为了阻止孩子沉迷游戏,采取打骂、恐吓等简单粗暴的手段,这不可取。

  在这方面,俊辰父母相对温和一些,他们知道不宜对孩子打骂,但又担心孩子沉迷电脑,他们选择把电脑藏起来,试图让孩子找不到。

  他们试过把电脑藏在家,但几次都被俊辰找到了。俊辰还特别高兴,每天下课找电脑就像是个游戏,找到时觉得自己太厉害了,很有成就感。

  他父母很无奈,只好把电脑藏到了车里。俊辰在家找不到了,非常焦虑、生气,不得不开始写作业,但满脑子都是玩游戏的事,根本没法静下心来学习。这又导致他的学习效率低下,影响了学习时的情绪。

  这件事是俊辰接受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时回想起来的,我得知之后,对他父母这种做法感到又好气又好笑。

  他们没有因玩游戏的事打骂孩子,这值得肯定。但那时候俊辰已经三、四年级了,已经懂得很多事理了,他们应该好好地跟孩子谈一谈,理解孩子想玩游戏的心情,分析玩游戏的利弊,一起商量一个不耽误学习、又能玩游戏放松一下的平衡点,设立合理的规则,并引导孩子说到做到,而不是到处藏电脑!这个方法实在不应该、不成熟。

  我们以前写文章分析过,电子游戏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不只有“坏”的一面。如果父母懂得科学的方法,完全可以借助“玩游戏”这一点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甚至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让孩子变得更加成熟、优秀。

  当然,俊辰父母当时不掌握这些科学知识,这不能怪他们,很多家长也不懂。但希望借助这个案例,能对广大父母有所启发,用更加理性、科学的方式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爱游戏app下载官网。

  在处理俊辰认为自己“容易对别人产生依赖心理”的问题时,他在深度催眠下回忆起一件事。

  他在幼儿园时不爱午睡,经常为此被老师批评,他也很郁闷,在学校每到中午就烦躁、压抑。有一天正准备午睡,他心里正苦恼着,突然之间爸爸出现了,还带他去公园玩,不用午睡了!

  俊辰本来是压抑的,突然感到非常高兴,甚至是兴奋,强烈的情绪反差让他对此印象深刻,记忆非常牢固,形成了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当然,在他成长经历中还发生了其它事,但这个经历是一个重要原因,导致他遇到难题爱依赖别人。

  这里面有一个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但很重要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行为或习惯,最好能让他们在过程中有愉悦、开心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比如学习,如果家长能让孩子在学习时是高兴的,克服了一道难题时特别兴奋,那学习对孩子来说并不是苦差事,反而是乐趣,孩子很容易进入高效学习状态。即使父母觉得难以做到,那也至少让孩子学习时情绪是平静的,而不是因为父母的批评、指责、唠叨而感到痛苦而压抑。

  反之亦然,如果不想让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或习惯,就尽量别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到强烈的高兴、兴奋。

  俊辰爸爸当时很可能是心疼孩子中午在学校里不高兴,也可能是不想孩子给老师添乱,便趁有空把孩子接出来玩,但他没想到孩子一兴奋,就留下了深刻的病理性记忆,形成了容易依赖的心理。

  这其实是家长的无心之失,但值得广大父母提高注意,尽量别在无意中强化了孩子一些不良的行为或心理,如果实在不小心做了,发现孩子有些问题的苗头了,要及时纠正做法,跟孩子深入沟通,积极引导。

  俊辰的成长过程中,还有一个隐患也值得其他家长注意——尽量避免孩子多次受到过度夸奖,更要避免孩子因为家人背景的缘故而内心膨胀、自视过高或者心理压力过大。

  俊辰妈妈说,儿子从小就是个“官迷”,很想当班干部,很享受那种能管着别人、别人要听自己的优越感。这很有可能与他的姥爷有关。

  俊辰姥爷退休前是领导,在单位里权威性很高,俊辰从小就看见别人对姥爷恭恭敬敬,对他也非常客气,有时甚至会阿谀奉承,不停地夸他聪明、能干。当然,俊辰小时候确实很懂事乖巧。

  俊辰很享受,心里飘飘然,而且他也特别想当“官”,追求这种似乎高人一等的感觉。所以他从小学起就很想当班干部,还勇敢地举手参加大队委评选。只要老师对他的表现稍有不满意,尤其是听到“班干部犯错了会被撤职”类似的话时,他就非常紧张爱游戏新闻、焦虑,自我否定,心理压力很大。

  别人过度的夸奖也让他容易对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比如他出国留学时,有一段时间经过努力,成绩上去了,他盲目自信,又选修了很多课程。结果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能力,反而导致他焦头烂额,学习状态再次下滑。

  我们还遇到过一些孩子,他们的父母社会关系很广,孩子跟父母出去社交的时候,每个人都捧着、讨好着,这很容易让孩子心态发飘。

  有的家长甚至能把教育局领导喊来吃饭,教育局长一个电话,又把孩子所在学校的校长喊过来。在这种场合下,校长自然对孩子父母毕恭毕敬,对孩子也好话连篇。孩子以前看见校长很紧张,现在认为校长也不过如此,内心一下子变得狂傲,目中无人。

  别人尊敬、捧着你,那是碍于家长的面子,是家长通过长久的付出和努力换来了别人的认可和今天的地位,而不是你自己的能力。

  我们不能把别人的夸奖和阿谀奉承视作理所当然,更不能因此自视过高,轻视了前路的困难和挫折。我们最后能获得怎么样的成绩,还是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长期的付出和努力。

  可能很多父母看了文章,心里直嘀咕:“以前当父母的把孩子生下来、养大就行了,多容易!现在当父母好难啊,一不下心就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带来负面影响,孩子一不小心就有心理问题!”

  我们以前分析过父母的三重角色。第一重是生理上的父母、或者说血缘上的父母,只要把孩子生下来就行了。

  第三重是精神上的、或者说理想中的父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能在精神心理上积极引导孩子,引领孩子成人成才。

  过去的父母主要只需要做到第一重和第二重角色就可以了,可随着时代巨变,我国经济飞跃,大约从90年代开始,大部分孩子一出生,生存和安全需求就得到了保障。他们更加关注精神上的需求,非常渴望父母能在精神上与他们有共鸣,给予他们理解、尊重、引导,成为理想中的父母。

  如果父母没有这种意识,不了解现在孩子的心理,又缺乏自我反省和学习意识的话,就很容易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就像前几天闹出笑话的陈宏友教授,在演讲时因不当言论激怒了在场的高中生,事后他也直言,他确实不懂得“00后”的心理。

  从这角度来看,虽然俊辰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个人素质都很高,但都没能成为他理想中的家长。当一名真正优秀的、孩子理想中的父母,确实是不容易的。

  尤其是很多父母虽然有科学教育的意识了,也有意识地去学习了,但仍然未能掌握真正的科学教育。

  像俊辰家的老人和父母,他们一度认为自己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方法也比较民主,尊重孩子的想法。但当各自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浮现时,他们可能就顾不得科学不科学了,没有意识到自身性格中的弱点,无意中将大量的负性情绪带到家中,甚至传递给孩子。

  很多父母知道最好别打骂孩子,但没有意识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更没意识到在哪怕在孩子3岁前,甚至婴儿时期发生的事件,都有可能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影响。

  像俊辰幼年时撞破了头,父母没有及时关注和引导,留下非常大的心理阴影,变得胆小、不爱动。还有我们接诊过的刘可,在1、2岁,甚至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因母亲不当的教育方式而形成了叠加性心理创伤,影响了良好性格的形成。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家长。现在主流的心理学、家庭教育知识还停留在人的外显记忆层面,对人的内隐记忆层面了解甚少。网上很多所谓“科学教育”的知识其实不够深入,家长学习时自然容易产生偏差。

  在现在这个时代,孩子们的竞争压力很大,要成人成才确实不易;对于父母来说其实也一样,要成为理想中的父母一样不简单。

  希望父母要意识到,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脱颖而出,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那我们首先要反问自己,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足够好吗,是真正的科学、优秀吗?我们能成为“别人家的父母”吗?

  即使我们不求孩子闯出一番成绩,只求孩子一生幸福、平安,我们也要时刻自我反省,学习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心身健康地长大。爱游戏app下载官网爱游戏app下载官网爱游戏app下载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