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3 15:40:28 浏览:
复盘2021,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既饱受缺货涨价之苦,也迎来全产业链高光时刻;既有技术及品牌的升级,也有创新及坚守的考量。整体来看,2021年行业新闻,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在困顿中前进,在坚守中突破。
新年伊始,电池网(微号:mybattery)特整理2021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十大国内新闻及十大国际新闻( 2021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十大国际新闻:阵痛与希望并存 ),解析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现状与挑战、突破与进展、格局与方向。
复盘2021,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既饱受缺货涨价之苦,也迎来全产业链高光时刻;既有技术及品牌的升级,也有创新及坚守的考量。整体来看,2021年,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在困顿中前进,在坚守中突破。
这一年,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发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我国新能源产业蹄疾步稳,受供需错配影响,缺货潮、涨价潮来势汹汹。
这一年,我国新能源产业资源争夺战升级,巨头纷纷签订长单锁定货源,深度绑定供应商现象明显。
这一年,我国新能源产业长期发展趋势明朗,科技巨头跨界涌入,产业链之间跨界投资成为趋势。
这一年,我国新能源产业聚焦国际市场,无论是围猎上游锂矿,还是终端汽车出口,抑或是出海建厂布局。
这一年,我国新能源产业开启资本市场新纪元,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A+H、分拆上市,闯关者不断。
这一年,我国新能源车企吹响高端化“号角”,传统车企也集体推出独立新能源品牌。
这一年,我国新能源车企里程竞赛门槛提高,众车企追求1000公里续航引发热议。
这一年,我国新能源产业专利“争夺战”打响,倒逼产业链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碳中和元年开启,政策密集发布。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多次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定基调。日前,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陆续发布顶层设计文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其中,“1”是在双碳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的长远战略;“N”则包括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以及保障方案。
整体来看,多部委更加注重顺应市场化趋势,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同时,鼓励有关城市优化限购措施,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号牌指标投放。
本网点评:我国新能源车已按下加速按钮,2020年实现销量136.7万辆;2021年销量有望突破350万辆,同比增长超1.5倍。随着补贴的退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正式由需求端市场驱动,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78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28%。从新注册登记情况看,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87.1万辆,同比增加119.9万辆,增长178.49%。
另外,从产业链企业规划来看,国内头部车企纷纷立下2025年销量目标,比亚迪目标2025年全球第一;长城汽车计划到2025年,实现销售汽车中80%为新能源汽车;吉利汽车提出到2025年度实现新能源产品整体销量占比超过40%;长安汽车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35%;上汽计划实现新能源车销量占整个集团销量的比例将超过32%;广汽集团计划2025年全集团新能源销量占比25%;中国一汽计划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0%以上。
动力电池方面,为保证市场份额,头部企业加紧产能扩张。宁德时代近期表示,到2025年设计产能至少应达到520GWh;中创新航近期宣布2025年产能规划500GWh,2030年达到1TWh;蜂巢能源三次上调产能规划目标,计划2025年挑战600GWh;孚能科技预计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超过120GWh;国轩高科计划到2022年底产能达到100GWh,计划投产超50GWh……据电池网12月最新的统计数据,国内动力电池竞争力TOP10(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中创新航、欣旺达、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孚能科技、捷威动力、塔菲尔)规划产能合计已超2.77TWh。
本网点评: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上升的同时,车企及动力电池企业产能扩张也在提速,需求高增长正带来全产业链掀起新一轮扩产潮。
当下,新能源车企及动力电池企业规划产能目标不断提速,电池投产周期约1.5年,而上游原材料投产周期约2.5年。需求高增长之下,上游产业链却未做好准备,造成碳酸锂、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相关电池材料普遍出现供需偏紧爱游戏app下载官网,带动价格高涨。
供需方面,近日,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预计2025年和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分别达到2240万辆和4781万辆;预计2025年和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268.4GWh和3083.5GWh。上游多个领域产能供应紧张,其中,正极材料领域,2025年之前磷酸铁锂材料产能偏紧,2025年之后三元材料需求量将快速上升;上游碳酸锂领域,在未来五年处于紧平衡的状态;负极材料领域,未来五年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状态;隔膜领域,未来五年隔膜行业供应将偏紧张;电解液领域,未来五年如果全部按照计划投产,产能将过剩;铜箔领域,未来五年产能严重不足。
价格方面,生意社数据显示,2021全年锂电上游材料市场价格一涨再涨,其中,碳酸锂年末价格26.6万元/吨,年涨幅432%;氢氧化锂年末价格21.66万元/吨,年涨幅316.67%;磷酸铁锂年末价格10.5万元/吨,年涨幅183.78%;六氟磷酸锂市场主流价格超55万元/吨;电解液(磷酸铁锂用)报价12万元/吨;三元正极、负极材料、隔膜、等均有较大幅度上涨。
本网点评:我国新能源产业蹄疾步稳,受供需错配影响,上游材料市场价格飙升。在未来5-1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预计仍有多个领域产能供应紧张,掌握资源者才能维持长期发展。
物以稀为贵,一系列缺货、涨价影响,导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资源争夺战升级。以六氟磷酸锂为例,2021年,国内六氟磷酸锂企业收获采购长单现象凸显。2021年7月27日,龙德新能源副总经理钟毅在与电池网交流时表示,从近期各公司公告的六氟磷酸锂长单来看,市场上的六氟磷酸锂已经大量锁定,占国内六氟磷酸锂总量的70%以上。据电池网11月底不完全统计,六氟磷酸锂采购订单量已不低于16.56万吨,采购期限大多超过1年,部分订单长达5年。
另外,部分龙头企业还通过预付款锁定供应。车企方面,2021年12月,梅赛德斯-奔驰预付款10.5亿元锁定孚能科技动力电池产能;美国某大型上市汽车公司预付款锁定美国国轩电池数量供应。动力电池方面,2021年12月,宁德时代预付款3.5亿元抢购龙蟠科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向上海恩捷支付8.5亿元预付款抢购隔膜,此前公司还曾预付货款6.75亿元抢购天赐材料六氟磷酸锂。
本网点评:我国新能源产业资源争夺战升级,全产业链共赴新能源汽车市场蓝海,甲方、乙方已不是一方主导,而是合作共赢。同时,供求双方合作时,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保障供应链安全。
整车、电池、上游材料等每个细分领域都是推动电池新能源产业发展链条中一环,是彼此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也使得各环节从传统的供需关系发展成利益共同体,催生产业链间合作模式多样化。
以宁德时代为例,公司先后入股哪吒汽车、阿维塔科技、极氪汽车、爱驰汽车、北汽蓝谷等整车企业。另一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比亚迪开辟中国车企向外资车企输出技术先河,向外输出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公司与丰田成立的合资电动车公司,首款车型将主要基于比亚迪的平台和技术打造,将搭载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并悬挂丰田LOGO。另外,科技巨头华为虽然强调自己不造车,但也与极狐、赛力斯、广汽、阿维塔等大量整车企业展开合作。
另外,2021年,新能源行业持续火热,吸引众多跨界入局者,其中,矿业开采企业鞍重股份跨界收购兴锂科技股权;家电龙头康佳集团拟收购海四达电源股权;百货零售上市公司安德利拟间接控股南孚电池;海螺创业拟收购锂电隔膜公司衡川科技股权,同时计划投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龙佰集团跨界磷酸铁锂、人造石墨负极等电池材料;中核钛白、安纳达、天原股份等争相跨界投建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项目;油气田服务上市公司杰瑞股份拟投建负极材料项目;萤石行业龙头企业金石资源跨界布局六氟磷酸锂;磷化工上市芭田股份投建磷酸铁项目;铜管龙头海亮股份巨资投建铜箔项目……
本网点评:我国新能源产业长期发展趋势明朗,头部企业为谋求更大话语权,不断扩大“朋友圈”。与此同时,逐梦电池新能源之路从未止步,跨界分羹者不断涌入,以寻求新业务拓展。
国内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已相对成熟,一些企业开始将目光聚焦国际市场。车企出口规划方面,上汽集团计划2025年欧洲销量将冲击30万辆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70%至80%;江汽集团计划2025年国际市场销量规模达到15万辆;奇瑞汽车计划2025年销量的四分之一由海外市场贡献;吉利汽车计划到2025年海外销量达到60万辆;小鹏汽车长期目标是50%销往国外……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靠前的车企有上汽乘用车(6110辆)、长城汽车(426辆)和比亚迪(404辆),其他车企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也在持续上升。
电池产业链规划方面,受海外订单吸引,动力电池企业已率先走出去。杭可科技此前在一次投资者调研中表示,从2020年全年的订单情况来看,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中航锂电等为代表的国内客户订单占比大约在七成左右。据上海证券报资讯不完全统计爱游戏app下载官网,2021年,国内锂电产业链企业出海建厂/投建项目超过25起。截至目前,宁德时代、远景动力、蜂巢能源、中创新航、孚能科技、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已经启动在欧洲建厂。
同时,上游材料及设备供应商领域,星源材质、天赐材料、新宙邦、科达利、天奈科技、当升科技、恩捷股份、江苏国泰、龙蟠科技、石大胜华等企业也开展海外布局,或设立子公司,或投建配套项目。
另外,在原材料获取方面,为弥补我国锂资源不足,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紫金矿业、华友钴业、力拓集团、西藏珠峰等矿业巨头加速出海布局锂矿。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也开始发力围猎上游锂矿,推动锂矿资源的争夺战进入白热化。在一场锂矿跨国收购中,宁德时代截胡赣锋锂业,随后又被美洲锂业截胡,一系列竞争也导致锂矿收购价不断增加。据央视财经报道,2021年包括盐湖在内的全球锂矿资源争夺也成为产业链焦点,相关企业纷纷开启全球“囤矿”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涉及金额总共超过400亿元。
本网点评:我国新能源产业聚焦国际市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必由之路,必须“走出去”。随着我国动力电池产品被认可及大量搭载,有望在标准体系的制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同时,上游原材料供不应求在近几年都是常态,储备足够的资源,才能“有锂走遍天下”。
2021年是注册制改革年,也是IPO大年,从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平稳推进,到北交所设立并开市运行,注册制从局部向全市场迈进,IPO企业也不断增多。
电池新能源企业积极拥抱资本市场,刚刚过去的一年里,科创板已上市及在途企业包括帕瓦股份、珠海冠宇、巨一科技、时代电气、精进电动、芳源股份、厦钨新能、博力威、天能股份、振华新材、壹石通、华盛锂电、利元亨等;创业板已上市及在途企业包括中一科技、腾远钴业、铜冠铜箔、华宝新能、瑞泰新材、湖南裕能、恒威电池、能辉科技、紫建电子、格林循环、海科新源、绿通科技等;北交所开市,贝特瑞、长虹能源、德瑞锂电入驻。
此外,A+H赛道新添龙佰集团;中创新航计划赴港上市;部分企业还通过分拆加速谋划上市,上汽集团分拆捷氢科技、比亚迪分拆弗迪电池、长城汽车分拆蜂巢能源,国际方面,SK创新、化学、大众汽车等分拆电池业务上市。
本网点评:我国新能源产业开启资本市场新纪元,IPO热潮仍在延续,企业数量及募资金额均上涨,可以预见,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作为吸金赛道,新能源产业将有越来越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除了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也开始寻求向上突围,竞逐高端化赛道。
目前市场上高端电动品牌竞相推出,如上汽集团的智己汽车、上汽乘用车的飞凡汽车、吉利集团的极氪汽车、长城旗下的沙龙汽车、北汽的极狐、广汽的埃安、长安的阿维塔汽车、百度的集度汽车、东风的岚图汽车等。
另外,比亚迪也不断加码中高端新能源车型,近日,公司增持腾势股权至90%,以填补王朝系列和高端系列之间的空白。除腾势之外,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透露,公司高端品牌首款车型为硬派越野车,价格会在50-100万之间,将于2022年上半年发布。
本网点评:我国新能源车企吹响高端化“号角”,传统车企分拆独立的新能源品牌,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而这不仅仅是车企的努力范畴,需要技术、成本等多方位支撑。同时,越来越多车企进入高端品牌的蓝海,势必会掀起新一轮冲击高端的争斗。
2021年,新能源车“驶入千公里续航时代”,广汽埃安AION LX Plus、蔚来ET7、智己L7、比亚迪ocean-X、特斯拉Model S Plaid、梅赛德斯-奔驰EQXX等续航1000km车型相继公布。为实现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广汽埃安AION LX Plus搭载NCM三元锂电池组、蔚来ET7搭载固态电池、智己L7搭配掺硅补锂电池、比亚迪Ocean-X延续刀片电池、特斯拉搭载无极耳电池、奔驰宣布利用太阳能等资源。
有车主认为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代表着划时代的技术,也有车主担心大容量电池对安全造成影响,以及充电时长。
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公开质疑电动汽车1000公里的续航距离问题,其认为新能源汽车续航超过1000公里续航,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消费者刚想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又对电池产生了依赖。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看来,从豪华电动车角度看,1000公里续航可能是一个趋势。“毕竟1000公里续航需要的成本较高,只能是豪华SUV这种档次的产品有装电池的空间,客户愿意买单。”
本网点评:我国新能源车企里程竞赛门槛提高,在“卖点”or“噱头”争议中前行,续航有出色的表现固然值得欣慰,而增强产品实力、打消消费者顾虑才是前行的方向。可以看到,现阶段,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及补能时长是新能源车主痛点所在,需要全产业链为之努力。
2019年,因大众汽车选择电池供应商,化学与SKI之间的商业机密和专利纠纷开启。2021年2月1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做出终裁:认定SKI侵占了竞争对手化学的商业机密。ITC决定禁止SKI未来十年内在美国销售动力电池及相关零部件。
化学与SKI的纠纷暂告一段落,国内动力电池专利争夺战打响,7月21日,宁德时代就中航锂电专利侵权案递交起诉书,并且获得受理。宁德时代称,涉案专利涉及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此次涉嫌专利侵权的电池已搭载在数万辆车上。8月2日,中航锂电发布声明称,公司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两件涉诉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
专利战倒逼产业链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近年来,宁德时代、格力电器、比亚迪、华为等企业争相公开动力电池技术专利。
本网点评:我国新能源产业专利“争夺战”打响,身处技术密集型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舍下“血本”搞研发,有了技术专利的积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而公平公正的竞争需要大家一起来维护,才能走的更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爱游戏app下载官网爱游戏app下载官网爱游戏app下载官网